回首2013,紧张有序、忙碌充实。园区公积金中心紧紧围绕全年工作任务和目标,服务社会经济,服务群众民生,为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好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和支持。2014新春,中心从以下20个方面总结“品质服务年”工作亮点,诚邀您和我们一起回顾,您的中肯意见和建议、一如既往的关于和支持是我们不断努力的不竭动力。
诚邀您积极参与本次评选活动(评选截止2014年5月15日),请点击此处进行投票。中心将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幸运抽奖。
候选项目:(按时间排序)
1.健全园区医疗保障体系,商业补充保险惠及90万参保人员
2013年1月1日起,园区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新政正式实施,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首次将自费医疗费用纳入赔付范围,形成了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补充保险相结合的园区医疗保障体系。自4月27日完成首批赔案以来,赔付人次已达12980人次,金额为2485.56万元;职工医保单人最高赔付金额为30.95万元,居民医保单人最高赔付金额为25.91万元。
2.老年居民纳入社会化管理,退管大家庭再添新成员
2013年1月1日起,园区3.7万名领取征地保养金的被征地农民和领取居民养老金的城镇老年居民(统称老年居民)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范围。中心组织街道、社区系统开展走访慰问、春秋旅游、夏送清凉、重阳祝寿、文体活动等工作,让老年居民共享退管大家庭的温暖,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截至2013年底,园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对象达到7.4万人,其中园区企业退休人员1.8万人、园区老年居民3.7万人,市区退休纳入园区管理1.9万人,苏州其他县市退休纳入园区管理的退休人员113人。
3.全面完成2013年度养老金调整工作,切实提高退休人员保障水平
2013年4月,中心按时、足额发放园区统筹范围内4048名退休人员养老金增资部分,并于2013年7月完成185名2012上半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增资工作。两次调整共涉及企业退休人员4233人,月养老金标准由1771.08元增加到2030.32元,人均增加259.24元,人均增幅达14.64%。这是第九次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调整幅度为历年最高,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退休人员的关怀。
4.中低收入家庭喜获住房公积金贷款贴息,惠民春风传递暖心正能量
2013年,园区进一步加大向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政策倾斜力度,出台了住房公积金贷款贴息政策,对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保障性住房所支付贷款利息进行补贴,贴息期限长、额度高。考虑到此项政策首次实行,中心采用电话逐一通知方式,耐心解释政策规定内容、办理所需材料等事项,让每个符合要求的员工都享受到该政策。该政策减轻了此类家庭职工的购房还款压力,提升了住房公积金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上的支持力度和保障作用,充分体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
5.园区银行网点公积金专柜覆盖范围更广,参保员工办理业务更便捷
继2012年中心在工商银行园区支行、中国银行园区支行、农业银行新城支行开设“公积金专柜”方便会员就近办理业务,并赢得广大会员的支持和认可之后, 2013年中心又通过多方努力,先后在中国银行新街口支行、建设银行新街口支行以及交通银行园区支行增设专柜,目前已达到6个网点,7个专柜的规模,会员可选择就近网点办理业务。同时,专柜还拓展了业务受理的类型,进一步方便了会员。自该举措推出以来,累计办结住房业务共47079笔。中心未来仍将全力铺开银行网点,扩充业务范围,让更多的参保会员享受便利,开创中心向网点辐射,互补相衬的局面,全力打造银行网点公积金专柜服务品牌。
6.持续完善欠费催缴机制,维护参保员工社会保险(公积金)权益
为加强社会保险(公积金)欠费管理与催缴力度,维护参保职工合法权益,2013年度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欠费催缴机制。5月份开始,中心建立了欠费单位公示制度,定期在网站公示连续欠费满2个月的单位名单,大大提高了催缴工作效率。同时,中心继续通过电话催缴、约谈调查、书面催缴直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方式对欠费单位进行处理。2013年度共处理欠费单位266家,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0笔欠费,共催缴到位社保(公积金)1000余万元。
7.及时发放就业困难人员临时物价补贴,保民生保稳定
自2013年6月以来,中心连续6次向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共发放9.65万人次,发放金额496.97万元。其中大龄就业困难人员7.73万人次,在领失业金人员1.92万人次。根据失业人员物价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的工作要求,物价上涨超过3%即启动发放工作,并于20个工作日发放到位。中心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明确各个发放步骤,有效确保临时物价补贴及时发放到位。
8.全力推进征地待安置人员参保,城乡一体社保体系建设更完善
2013年7月1日,园区启动全力推进待安置人员参保工作,争取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待安置人员“应保尽保”。中心根据工委、管委会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对协办单位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做好被征地农民信息动态维护;及时完成社区多次补缴、未到龄补缴系统开发;配合各街道重点推进7406名待安置人员参保动员;认真开展补缴审核、待遇审批和支付等工作,全面确保参保推进工作顺利进行。
9.主动发送退休待遇申请各环节信息通知,确保退休待遇及时享受。
2013年10月,中心实现通过缴费客户端系统提醒、发送手机短信这两种方式,提前告知参保单位和退休到龄人员在何时、何地办理何种手续,以便退休待遇审批环环相扣,及时准确。提醒共有四步:第一步:提前3个月,提醒单位经办人退休到龄人员名单;第二步:告知退休资格审批通过;第三步:退休到龄当月,通知单位及时办理缴费及退工手续;第四步:退休待遇审核完毕,通知单位经办人和退休人员领取退休证、存折等退休材料。
10.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监管全覆盖,远程监管初显威力
2013年10月,园区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及门诊医疗机构安装并启动运行远程监管系统,为老百姓的“治病救命钱”装上了“电子保护眼”。该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可记录并实时播放定点单位的配药行为,并保存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监控记录。通过该系统,社保部门可实现第一时间发现违规骗保行为并锁定违规骗保证据,对不法分子产生了有效震慑。数据显示,该系统运行以来,成功取证查处4家定点单位违规行为,为公安部门提供调查取证2次,挤出约占定点药店医保支出13%的“营业水分”,有效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11.新增办事处,社会保险(公积金)经办服务延伸至您身边
2013年10月11日,中心驻斜塘办事处正式成立并开始对外办公。斜塘办事处的成立标志着园区社保(公积金)中心在各街道的网点建设工作圆满完成。2013年11月6日,中心驻唯亭东区办事处开始对外试运行。随着两个办事处的相继成立,基层服务科管理的驻外办事处已增至6个,中心的服务网点已全部覆盖至各街道及科教创新区。与街道政府职能统筹规划,合理的网点布局有效提升了社保服务的供给能力;社保经办服务逐步成为各街道的重要民生服务窗口,树立了良好的社保经办形象。
12.自助挂号缴费与预约挂号取号,力推社保卡“智慧医疗”功能
为进一步方便广大园区参保人员就医,中心根据园区工委、管委会、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部署,自2013年10月开始逐步对11家园区定点医院进行自助挂号缴费系统改造工作。2014年起,园区参保员工可持园区医保卡在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本部、东区、北区)、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九龙医院、园区娄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保自助挂号缴费、预约挂取号等服务。
13.社保(公积金)缴费明细自助打印,省力又方便
2013年12月1日起,参保员工可以自行登录公积金中心网站,点击个人业务界面,或者至中心国际大厦本部、基层办事处使用自助终端自行打印《社会保险(公积金)缴费明细证明》。缴费证明含有专属且唯一的验证授权码,有效期为三个月,审核验证部门可登陆中心网站的“参保明细查验”窗口输入授权码验证真伪。
14.进一步扩大园区定点单位覆盖面,方便参保人员就医配药
为更好的方便参保人员就近就医配药,中心积极做好园区医疗保险新增定点单位联网工作。2013全年新增定点单位35家,涉及医院3家、门诊机构13家、药店19家。截至2013年12月31日,园区定点医疗单位已达234家,其中41家定点医院、90家定点门诊医疗机构、103家定点零售药店,进一步扩大了园区医保定点单位的覆盖面,更好的方便了参保人员。
15.创新业务发放流程,实现工伤待遇支付的全面社会化
中心积极探索工伤保险支付模式,创新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等各项待遇发放流程,从“依申请”到“已发生”,将原有由发生工伤单位的申请后支付调整为由中心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等级结果及工伤职工退工时间的主动支付。变前台柜面受理为后台系统发放,极大缩短工伤待遇支付时间,同时有效的规避了单位克扣延发工伤待遇的风险。
16.社保关系转移可多渠道办理,网络信息提升转移效率
中心为方便参保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公积金)转移业务,广推电子服务新渠道,为参保员工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除了在中心柜台和触摸屏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办理社保关系转出外,参保员工可自行选择在中心网站自助开具参保缴费凭证,足不出户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手续。同时,参保员工还可在中心自助服务终端触摸屏及网站进行区外转移账户测算,了解转出前后账户情况。中心在业务办结后,通过短信形式通知参保员工办结进度。多渠道电子化服务在方便参保员工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社保关系转移的办理效率。
17.进一步实现纸质档案电子化,提升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中心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核心系统档案归档模块,不断优化业务档案的归档和管理,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和安全;通过业务档案数字化扫描,将历年纸质档案扫描为电子档,导入中心档案查询系统,实现内网查阅利用,提高了查档服务效率,极大方便了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2013全年,中心对外提供查档服务累计1477人次。
18.扩大点对点服务面,完善考核与管理,主动推送、上门服务
自2009年中心推出点对点挂钩服务以来,该项工作受到参保单位和员工的一致好评。中心指定员工担任点对点服务联系人,定向负责一定数量的参保单位,定期电话或邮件联系,推送最新政策、热点问题及业务办理提示信息,随时解答参保单位疑难问题,并帮助他们妥善解决。2013年,中心进一步扩大点对点服务范围,实现覆盖1286家单位,40余万参保员工;同时修订《点对点挂钩服务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内部考核与管理力度,确保点对点服务优质高效,再上新台阶。
19.始终坚持“应网尽网”理念,新增多项自助功能
2013年,中心继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中心网站、自助终端触摸屏实现网上开具参保凭证、养老待遇领取地查询、社保关系区外转移测算、打印个人参保明细、租房提取记录查询、住房公积金贷款计算、医保账户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养老到龄提示、转出测算、区外转出申请、参保明细打印、自助开具凭证等十二项自助功能。参保单位和人员足不出户实现业务查询和办理,为“应网尽网”再添新彩。
20.明确质量方针,成为江苏省首家ISO9001贯标社会保险(公积金)经办机构
中心在2012年底启动ISO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前期准备、体系建立、试运行和内部审核各阶段后,中心形成并发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定“依法办事、科学规范、惠民高效、公开诚信、创新创优、持续改进”24字质量方针,组建内审员队伍,将服务质量自查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全面试行质量管理。8月14日,中心顺利通过ISO9001:2008管理评审,成为江苏省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经办机构中的首家贯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