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费社会化发放全面启动,生活保障费从公积金管理中心直接划拨到个人账户,省去了乡镇、社区两个中间环节,也避免了重领、冒领等问题。同时,农民领钱可以少等四五天——
前天,家住跨塘的陈好婆一大早就来到了唯亭邮政储蓄所,从贴着“生活费发放专柜”的6号窗口,领到了1100元园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费。她一边一张一张地数着钞票,一边向记者念叨:“这1100元,是我和老头子两个人的。社区告诉我们,从这个月起,我们每个人一个月可以拿到470元钱了,这次还补了一月份和二月份的,每人可以领到550元呢。 ”
像陈好婆这样,一早就赶来领取生活保障费的人还真不少。唯亭邮政储蓄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才半个小时的时间,已经有十多个人来领取生活保障费了。
一笔笔生活保障费的发放,标志着园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费社会化发放全面启动。
每月20日保证领到钱,农民少等四五天
生活保障费涨了,这是让陈好婆高兴的一件事。“以前是430元一个月,现在涨了40元,加上补发一、二月份的80元,一共550元。 ”陈好婆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账,越算,脸上的笑容越深,“可以多买几个好小菜了。 ”
另一件让陈好婆高兴的事,是领钱可以少等四五天。“听社区说,早些时候也是20日就把钱划出来了,但我们要拿到钱,得等到24日、25日。但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的20日就能拿钱了。 ”
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助理魏武告诉记者,以前,园区向被征地农民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环节很多。首先由公积金管理中心把钱划拨到各个乡镇,再由乡镇分发到各个社区。这就造成了虽然公积金管理中心早在20日就把生活保障费划拨出去了,但农民把钱拿到手,还得等几天。而实行社会化发放,则是由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直接把生活保障费划到农民的个人账户,省去了乡镇、社区两个中间环节,实现了一步到位。“每个月20日就能直接领钱,不用再一趟趟跑银行,问钱有没有到,省力气多了。 ”陈好婆的话,引来不少同样来领取生活保障费的农民的赞同。
社会化发放,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农民“双赢”
早在2009年11月,园区就提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费原有的多级发放方式,不仅手续繁杂、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引起重领、冒领等问题,而社会化发放,就是指公积金管理中心为被征地农民统一开办存折,将每个月的生活保障费直接划到每一张存折上。
魏武告诉记者,在园区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土里刨食”、“看天吃饭”,变成了和城里人一样每天上班,“朝九晚五”、“做五休二”。农民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成了市民,也能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是,在农民从自然村聚居到新村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据介绍,当初动迁时,登记的是原本自然村的地址,动迁过后这些人住在哪里就没有记录;另外,园区从1994年开工建设到现在,已经有16年的时间了,动迁时的一些老人,现在是否健在,也很难完全掌握,造成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掌握的资料很不系统。
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前提,就是人员大摸底。
去年11月开始,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协同园区国土局、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个乡镇和社区,对所有的园区失地农民进行了一次大普查。“我们把公积金管理中心掌握的资料,派发到各乡镇、各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户一户上门核对资料。 ”这还是第一步,据魏武介绍,资料汇总到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之后,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还要把资料与园区国土局、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掌握的信息进行比对,查漏补缺。“发现错漏,就要再上门重新核实。每一个人的信息,都得过好几遍筛子,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的腿都跑细了。 ”
正是通过这样细致的工作,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统一的规范模式,为每一个被征地农民建立了个人信息表,并录入电脑,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魏武给记者看了一份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制作的《社会化发放核对信息和补充信息内容明细表》,而这样的表格,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制作了127320份。“实行社会化发放,农民拿钱方便,我们管理也方便了,可以说是双赢。 ”魏武告诉记者,通过社会化发放,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清楚掌握每笔款项的动向,杜绝冒领、重领问题,还能清楚掌握园区失地农民的基本信息,保证款项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不但家门口拿到钱,还要家门口拿好钱
在原先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费多级发放中,采用的也是为农民开设存折的方式。据介绍,当时选择了东吴农商行。“当时考虑的是,这个银行在各个乡镇网点较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拿到钱。”魏武介绍,但有一个问题,农民反映得比较多。
娄葑的何大叔丢了发放生活保障费的存折,虽然再办了一个存折,但却没拿到当月的生活保障费。何大叔到银行一问才知道,办了新存折就有了新账号,然而这个账号从银行传递到公积金管理中心、替换原来的账号,需要一定时间,这就造成了生活保障费被划到了原来那张已经丢失的存折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次选择了邮政储蓄所和东吴农商行两家单位,希望实现优势互补。 ”魏武介绍,考虑到邮政储蓄所发放的存折在挂失补办之后,用的还是原来的账号,而东吴农商行网点多,很多农民也习惯了到家门口的东吴农商行取钱,最后才选择了这两家。“这样的选择,是为了让农民不但能在家门口拿到钱,还要在家门口拿好钱。 ”“就在家门口,一下子就拿到钱,这样真的方便。 ”把钱仔细地放进帆布兜里,陈好婆还细心地把帆布兜的拎绳在手上绕了几圈,确定缠结实了,才笑眯眯地离开了。
摘自《苏州日报》 记者 尤志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