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1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地区)之一,苏州工业园区长护险试点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试点4个月以来,已经完成了试点前期所有入住定点护理机构的失能人员申请、评估与待遇享受等工作,体现了创新、高效、便捷的经办特色。截至2018年4月底,园区已提交申请89人,评估77人,复核77人,公示72人,长护险待遇享受67人,长护险试点成效初步显现。
苏州工业园区本着惠民便民、创新服务的宗旨,在苏州市区长护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有效创新。一是扩大了政策的申请范围,将已经入住机构的所有园区社保对象纳入评估申请人,去掉自评与机构预评估环节,体现了长护险政策在一定范围的普惠性。二是延展评估标准,园区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内容增加了高位截瘫、精神病、阿尔茨海默症等3个加权项,涵盖导致失能病种更加全面,使得长期护理保险惠及更多失能参保对象。三是简化了相关经办表式,精心编印了长护险宣传材料,使得经办流程更加简洁、规范,更加便利于参保人与家属申请。四是自主开展长护险系统研发与建设,园区社保中心及商保机构与软件开发工作人员就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策进行几轮研究,在苏州市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经办服务流程,结合园区智慧创新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长期护理保险采用专属的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申办平台,使得经办流程更加高效便捷。
正是园区秉承智慧创新的发展理念,延伸了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将高位截瘫、精神病、阿尔茨海默症作为3个加权项,使得长期护理保险惠及更多失能参保对象。首批申请89人中,其中老年痴呆3人,占评估人数3.90%;截瘫1人,占评估人数1.30%;精神疾病1人,占评估人数1.30%。有2位参保人通过特殊加权项评估结果由轻度升为中度,有3位参保人由中度升为重度。叶爷爷和蒋阿姨就是园区长护险试点创新政策的受益者,他们的家属代表部分参保人为园区长护险创新政策点赞。
叶爷爷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记忆力下降,在苏州三级医院检查颅脑CT显示为脑萎缩。随后家属安排老人入住护理院进行生活和医疗护理。2018年初家属得知长护险在园区正式开展,第一时间委托护理院代为申请园区长护险待遇,经评估公司评估参保人属于中度失能。因为参保申请人有“老年痴呆”这一专项评估加权,失能等级直接由“中度失能”升为“重度失能”,享受园区目前入住机构的重度失能人员定额标准 26 元/天的长护险补助,一年折算下来,长护险待遇可以增加2190元。
另一位参保申请人蒋阿姨于1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记忆力下降,2016年由专科医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入住护理院以来,参保人精神异常且反复不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门护理。据参保人家属说,苏州市区启动长护险时,他们就已开始关注这项惠民政策,得知园区开始接受申请时,就立刻委托护理院代为申请园区长护险待遇。由于评估结果为轻度,家属本以为将无法享受长护险待遇。因参保申请人有“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这一专项评估加权,参保人评估等级由“轻度失能”直接升为“中度失能”,可以享受园区目前入住机构的中度失能人员定额标准 20元/天的长护险补助。折算下来一年可以减轻负担7300元。
工业园区长护险试点政策启动以来,不仅减轻了失能人员的家庭经济负担,还推动了护理产业的发展,并在增加就业、家庭服务业等方面带动了市场机会。一些医疗、护理、养老机构纷纷加大投入,提升服务内容与标准,抢占先机,大大盘活了社会闲置的医疗、养护等资源。苏州工业园区长护险试点前后已累计遴选并签订了25家定点护理机构。长护险的实施,也将提升养老机构、护理机构的专业服务水平,助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播撒长护福音,惠及万千家庭”,下一步,苏州工业园区将密切关注百姓需求,针对居家资源及护理模式开展调研。制定居家护理服务项目与标准,确定承接居家护理模式的服务机构,推进长护险试点向纵深发展,努力打造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经典版”。